沃野良田孕生機
今年麥收季,綿陽小春糧食產量達49.7萬噸,較上年增加1.3萬噸;單產達314.4公斤/畝,較上年增加6.8公斤/畝。糧食增產靠什么?
多產糧、產好糧,種子和耕地是關鍵。一年以來,綿陽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,大力推進種業振興,牢牢守住耕地紅線,種業發展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長足進步。截至目前,綿陽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%以上,一些關鍵技術和重大品種取得突破,種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,同時深入開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,為良種提供了良田保障,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貢獻著綿陽力量。
□記者 唐顯枚 王何力/文 王勇/圖
良種選育
科技賦予“芯”動力
近日,在綿陽市農科院的人工氣候室里,有著適宜的溫度、濕度、光照……研究人員正在觀測記錄包含“綿麥902”在內產生的200余份變異個體。不同于以往的“綿麥902”植株,這些植株是經輻射誘變產生的新品種,未來表現或將更加優秀。
市農科院副院長何丹告訴記者,這是2023年起,市農科院聯合中物院開展的現代育種技術——輻射誘變育種,其在植物抗逆境脅迫、提升品質、縮短育種周期等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。而與正常田間生長作物一年成熟1-2代相比,人工氣候室可以幫助作物實現一年成熟5、6代,有利于加快育種進程。
種子是農業的“芯片”,有好種子,才能多產糧、產好糧。一直以來,綿陽堅持育種創新,不斷提升種業核心競爭力,2023年以來,育成并審定(登記)的農作物新品種就有74個。與此同時,水稻品種“泰優粵禾絲苗”和“深兩優粵禾絲苗”分別榮獲省委、省政府首屆“稻香杯”豐收獎一等獎和優質獎;水稻品種“品香優美珍”“爽兩優138”先后成為全國超級稻品種;“高產穩產多抗優質突破性小麥新品種‘綿麥902’的選育與應用”成功入選綿陽市2023年度“十大科技進展”。
良田打造
守好“天府糧倉”
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。良種要有良田,“糧袋子”才能豐收。2023年以來,我市累計實施新改建高標準農田29.8萬畝,越來越多的零散耕地變成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連、旱能灌、澇能排”的高標準農田,為高產穩產打下堅實基礎。
今年1月5日,綿陽啟動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,為發展現代化農業配備一批現代化灌區,基本實現農田水利渠系暢通、供水保障可靠、運行管護規范高效,護航農田喝上了“好水”。
不到半年時間,三臺縣金石鎮黎福村的秧苗就享受到這一“福利”。黎福村地處人民渠末端,以前,放水幾公里的距離,要經過彎彎曲曲、“漏洞百出”的土溝溝,1立方水真正流到田里只有0.3立方左右。
“經過對渠道進行清淤、硬化處理后,現在流到田里的水大大增多。”指著不遠處的田地,三臺縣金石鎮黎福村黨委書記、主任龐華珍高興地說,充足的水源改善了村里大春生產情況,現在水稻長勢良好,相信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!
“目前,我們全鎮已建設高標準農田2.3萬畝,結合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,整治塘庫堰18口,完成溝渠清淤除雜229公里,維修提灌站13座。”三臺縣金石鎮黨委委員、副鎮長張國君說,接下來,金石鎮將繼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持續完善水利設施,提高農田灌溉效率,計劃完成整治輸水渠道52.3公里、20余公里山洪溝治理,動員群眾籌資籌勞清理整治當家堰30口。
而全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進度數據顯示,截至7月19日,完成投資占比超年度計劃60%的已有6個縣(市、區)、園區,已開工項目占年度總項目數超80%的有9個縣(市、區)、園區,全市已實現累計新增和恢復灌面30.48萬畝,新增高效節水灌面5.98萬畝,已完成田間渠道疏浚村901個。
“要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焦點,加強良種和良田的配套,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‘天府糧倉’”。綿陽始終牢記農業大市的使命與擔當,在種子和耕地上持續發力,錨定全國種業強市目標,讓更多的人飯碗和菜籃裝滿“綿陽味道”,不斷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糧倉”貢獻綿陽力量。
編輯:李志